
4、 步步送子解危不作逼,但不得带有长照。文字见《心》谱“凡例”。例证取自《百局》“双龙戏珠”(《渊》谱同名、《心》谱“下车伏谒”、《竹》谱“大红马”)。红车在二路和边线送吃解危(伏进炮象眼绝杀),黑车不受而避之(意在必胜),红送车不为逼,黑避车亦不作长杀。详见图11.。
图11 着法:
炮二平八
车8平9 车二平一
车9平7 车一平三
车7退9 兵八平七
象1退3 炮八进三
(下略)正和。
8、 将(帅)步步捉子,不作久逼作逼和。例证取自《渊》谱“鸿雁双飞”第22局“压卒逼和”,详见图15.。
图15 “鸿雁”为古谱四大名局,局名《心》、《百局》、《竹》、《渊》大同小异,变例也有数十个,仅《渊》谱独家收录红帅步步捉卒逼和,展现了允许帅(将)步步捉子的棋规由来已久。
“鸿雁”为古谱四大名局,局名《心》、《百局》、《竹》、《渊》大同小异,变例也有数十个,仅《渊》谱独家收录红帅步步捉卒逼和,展现了允许帅(将)步步捉子的棋规由来已久。
(二)、双方互照不断作和,既指“二将二还将”,也含“二将一还将”。前者已见清初《韬》谱“缠连不绝”,至《心》谱予以收入,又名“川流不息”,《渊》谱则名“旗鼓相争”。后者例证有《竹》谱三集“花影栏杆”局6变,详见图16。
图16 着法: ----- 炮8进7 炮一进九 象7进5 炮三进八 炮8退9 炮三退七 炮8进9 炮三进七 炮8退9 炮三退九 象5退7 炮三平二 车4退1 炮一平三 黑劣红胜 . 常将在“二败之例”,但红是二将方未予论败,黑是一还将方却变着致负,显然“二将一还将”也属于连环照和棋,其原因当在于比较罕见。
----- 炮8进7 炮一进九 象7进5 炮三进八 炮8退9 炮三退七 炮8进9
炮三进七 炮8退9 炮三退九 象5退7 炮三平二 车4退1 炮一平三 黑劣红胜
. 常将在“二败之例”,但红是二将方未予论败,黑是一还将方却变着致负,显然“二将一还将”也属于连环照和棋,其原因当在于比较罕见。
1、保持本义的一将一闲和(这是此类和棋的主体)。举《竹》谱“策仗独行”(《心》《百局》《渊》“千里独行”)第一变局为例,红车几度以一将一闲谋和,首度着法循环二次后黑上士求变,末后着法有所精简。详见图17.。
图17 宽紧局 即一将一闲
着法:车五平四 将6平5 车四平五 将5平6 车五平四 将6平5 车四平五 将5平6
车五平四 士5进6 兵六平五 将6平5 车四进一 象7进5 车四平五 将5平6
车五平七 卒3平4 车七平六 卒4平3 车六退五 将6平5 车六平五 将5平6
车五平六 将6进1 车六进六 将6退1车六退六 正和。
2、暗杀作“闲”的一将一闲和(以《心》谱“凡例”提及的“降龙”局名为各谱公认的个例)。《心》谱载有“曲蟮成龙”(又名“龙门三跃”)和“蚯蚓降龙”(又名“绣球象”)两个结尾类同的“纷和正局”,其中“蚯”局在《百局》同名,其2变至5变皆标明“一将一闲和”(此为《百局》所仅见),在《渊》谱名“诡越阴平”,其2、3、4局冠有“一将一闲和”,在《竹》谱三集名”尺蚓降龙”,其第二变局有 “宽紧局”,结尾标明“正和”。兹举《竹》谱所载尾声,详见图18.。
18 宽紧局
着法: 车四平六
士5进4 车六平四
士4退5 车四平六
士5进4 车六平四
将4退1 车四进五
将4进1 车四退五
士4退5 车四平六
士5进4 车六平四
正和。 红车一将一归位,隐藏“天地车”突然杀招(因低手不易察觉,现代称为“一将一暗杀”),嘉庆诸谱公认列入一将一闲,隐然存在明杀为杀、暗杀作闲的棋规界定,保存了“降龙”局的艺术价值。
车四平六 士5进4 车六平四 士4退5 车四平六 士5进4 车六平四 将4退1
车四进五 将4进1 车四退五 士4退5 车四平六 士5进4 车六平四 正和。
红车一将一归位,隐藏“天地车”突然杀招(因低手不易察觉,现代称为“一将一暗杀”),嘉庆诸谱公认列入一将一闲,隐然存在明杀为杀、暗杀作闲的棋规界定,保存了“降龙”局的艺术价值。
3、步步解杀的一将一杀,也有按一将一闲作和。例证取自《心》谱“琴瑟间钟”局2变,红车仗炮有掠卒连杀,黑出将松车还杀,红炮照将解杀又呈中路受杀,黑进将后红炮归中二度解杀又现叫杀,如此针锋相对确定为“纷和正局”(即一将一闲和),详见图19.。
图19 “纷和正局”着法: 车二进四
将5平4 炮五平六
将4平5 炮六平五
将5平4 炮五平六
将4平5 纷和正局。 显然,当时棋规是以红炮一将一归中存在步步“解杀”,而确定其为一将一“闲”的,这与现代群规侧重红炮平中有“叫杀”,追究离中在“自毙”,视角大不相同。
车二进四 将5平4 炮五平六 将4平5 炮六平五 将5平4 炮五平六 将4平5 纷和正局。
显然,当时棋规是以红炮一将一归中存在步步“解杀”,而确定其为一将一“闲”的,这与现代群规侧重红炮平中有“叫杀”,追究离中在“自毙”,视角大不相同。